城市文化 -赛事客户群证书 城市文化 - 城市文化 - 赛事客户群证书系统(蓦然)

城市文化

台州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名城。地处三面环山,一面濒海,群峰叠翠,景色秀丽,物产殷富,气候宜人。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的台州人民经过辛苦耕耘,顽强奋斗,创造了啧啧称叹的具有地区特点乃至东亚影响的古代文化和文明。它们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。台州文化既保存有华夏的文化传统又不失其自身的乡土特色;既有北方黄土高原的粗犷与雄豪,又兼有江南山村水乡的清丽和灵秀。台州古代文化以天台山文化为主体,即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、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和以道教南宗为代表的道教文化。文化具有两个基本特性,即“地域性与超地域性”、“时代性与超时代性”。台州文化也不例外。台州地处华夏浙闽丘陵,有一定的封闭性,同时濒临东海,又有一定开放性。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和文化传播,使台州文化保存有中原文化的传统而不失其自身的乡土特色,既有北方黄土高坡的粗犷、雄豪和野性,又兼有江南山村水乡的清丽、细腻和灵秀, 形成一种独特的相对自成体系的儒、释、道三教合一的山海文化现象。台州文化的超地域性是台州佛教文化向日本、朝鲜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传播。唐代时,日僧最澄来台州求法,归国开创天台宗于日本比睿山;宋代,高丽僧统义天至台州,又把天台宗传到朝鲜。使台州文化成为环太平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
台州三面环山,一面濒海,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。越族素有“处危争死”、“轻死易发”的传统,加上东晋“永嘉南渡”与宋代“靖康南渡”,不少侨民迁徙聚族而居于台州,移入了中原文化与齐鲁文化,形成了“台州民性强悍,人不畏死”的 自强不息、崇尚气节的不屈精神,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第一,刚烈不屈、自强不息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台州此起彼伏的历代农民起义上。早在东 汉,为反抗暴政,台州曾旌揭义旗于海上;东晋临海周胄为反抗强征兵役,响应孙恩起义而克郡城;南朝临海田流为反抗沉重的赋役,起义于浙东,称“东海王”;唐代袁晁在台州起义 ,建“宝胜”政权,据有江浙十州之地,聚众20万余,是唐中叶最大的农民起义;唐末还有裘甫起义,揭开了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;宋代仙居吕师囊响应方腊起义,聚兵万余,长篇小说《南水浒》生动而悲壮地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;元末黄岩方国珍聚众十余万,称雄浙东, 揭开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;清末历时四年的临海金满起义,是晚清浙江境内历时最久、影响最大的农民起义;大革命时期浙江境内著名的“亭旁起义”、“桐柏暴动”极大地震撼 了当 时的反动政权。台州历代农民起义,集中地体现了台州人民刚烈不屈、自强不息的反抗精神 ,这一精神已涵化为新时代的“团结拼搏,锐意进取”的意境之中。

第二,坚持正义、崇尚气节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台州历代正直知识分子的气节上。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熏陶,培育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刚正不阿的浩然之气。每当国家命运 多舛、民族危亡的时刻,也是台州历代正直知识分子展示坚持正义、崇尚气节之时。南宋绍兴年间,为了壮大抗金部队,陈克随主战派去收编余部,不幸为叛军所执,他大义凛然:“吾为宋臣,宁为珠碎,不为瓦全!”后被叛军活活焚死,陈克犹“骂不绝口,声如雷震”,时人誉为“国士”;南宋末年,元军南下,黄岩杜浒、三门张和孙倾家募兵,全力助宰相文天祥抗元,最后兵败被执壮烈捐躯;明建文帝时期,燕王朱棣发起“靖难之役”,夺得帝位后,命台州宁海方孝孺草诏以告天下,方孝孺痛斥朱棣,最后被“夷十族”;清代天台齐周华,为了反抗清廷残酷的“吕留良文字狱”,直言上书,百折不挠,最后被处凌迟,殃及族人。抗日战 争时期 ,著名散文家天台陆蠡,敢于与日军宪兵队严词抗争,表现了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。台州历代正直知识分子坚持正义、崇尚气节的精神与台州历代农民起义所体现的刚烈不屈、自强不息的两大精神,就是鲁迅先生所称誉的“台州式硬气”。